該系統於11月18日在上海由中國酒業協會(CADA),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和中國園藝協會聯合推出。中國酒業協會是國內所有酒類(包括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的官方監管和貿易機構。
據CADA稱,葡萄酒評級系統的推出表現了中國葡萄酒產業的“文化自信,產業自信和市場自信”的表現。
這似乎符合中國在全球舞台上更加自信和自信的基調,因為該國在全球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在葡萄酒行業,它反映了其生產“世界級”中國葡萄酒的動力,包括國家支持的葡萄酒廠或支持項目,現在正在推出“中國特色的葡萄酒評級系統”,針對在中國銷售的所有葡萄酒。
負責制定葡萄酒評級的CADA葡萄酒部秘書長王祖明向DBHK解釋,中國葡萄酒評級體系根據色,香,味和體以評估葡萄酒,類似於普遍標準。但該體系亦將使用10分的評分等級,不同於Robert Parker和James Suckling等酒評論家使用的100分制度。
在這個階段,該評級系統對於在中國境內銷售的所有葡萄酒尚未強制執行。但王補充說,在未來,“未來有可能以這個為基礎,制定國家(葡萄酒)推薦標準”。
“那時候大多數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酒要採納這個標準,”他並沒有表示時間表。現階段還不清楚誰將負責評級,但在發布會上,它宣布了一個由CADA和中國葡萄酒技術協會成員組成的評審團。隨著CADA計劃發布更多解釋資料,將對評級系統進行更多詳細說明。
CADA在其文章中解釋發布新體系的意圖,“世界上有許多國際葡萄酒評級系統,我們多年來一直在使用這些系統。隨著時間和社會的發展,這些不再適應當前的需求。”
據該協會稱,該系統據說是為了滿足中國葡萄酒愛好者的口味和口味而設計的,並考慮到了飲食傳統。當被問及它如何反映中國飲酒和飲食傳統時,王引用了中英之間飲茶文化的一個例子。
“紅茶在中國,就單純喝茶,在英國,為適應英國人的口味特點,需要加別的東西,”他說。
在中國,口味和美食的偏好確實不同。在上週的Prowine China,中國最重要的葡萄酒專家李德美根據不同類型的中國食品概述了葡萄酒偏好的區域差異,Ruby Red的Simon Zhou進一步聲稱在中國“不存在“葡萄酒和食品配對的概念。
與週的觀點相似,他承認,在中國,葡萄酒和食品配對仍然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中國的餐飲傳統就是他所謂的“圓桌文化”,意味著每個人都坐在圓形餐桌旁,共享一桌沒有或與特定相關的菜餚,使得葡萄酒搭配成為一項艱鉅的任務。
但隨著中國有望在2021年成為世界第二大葡萄酒消費國,葡萄酒對生產商和進口商的成功將取決於他們對不同地區葡萄酒消費者及其飲食習慣的理解。
德國蓋森海姆大學(Geisenheim University)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也進一步強化了中國利潤豐厚的消費市場的誘惑力。根據對Dusseldorf的Prowein期間對2300多名葡萄酒貿易專家的調查,中國被評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葡萄酒出口市場,而作為傳統的葡萄酒中心的英國排名最後,對生產商,進口商和商人的吸引力最小,皆因其貨幣波動和退歐的不確定性。
但是,在葡萄酒評論家的角色逐漸減少的氣氛中,該體系評級的效果如何,以及市場和生產者如何對評級做出反應,還有待觀察。
資料來源:
